微信
易尚教育

微信号:yishang

02865227334
【教育综合知识】孔子的教育思想
作者:ystwx 来源: 时间:2022-08-24 17:59:44 阅读:1266 分享至:
四川教师招考课程四川教师招考交流群

一、教育作用

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是国家建立的三大基础条件之一。《论语》中记载,孔子的观点中有三大立国要素——“庶、富、教”,分别指人口、财富以及教育。从三者的表述顺序也可以看出,“庶、富”是先决条件,“教”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,实现这三个方面,国家和社会才会稳定。

二、教育对象

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提倡“有教无类”,不分贫富贵贱,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。孔子的这一举措,打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,将原本只有贵族才享有的受教育权扩展到平民阶层,丰富了教育对象的范围。“有教无类”指的是分两种去解释,解释一: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,不因为贫富、贵贱、智愚、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。解释二:“有教无类”是说,人,原本是“有类”的。比如有的智,有的愚;有的孝顺,有的不孝。但通过教育,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。这就叫“有教则无类,简称“有教无类”。

三、教育目的

学而优则仕。孔子出身士阶层,不满于当时混乱的国家统治,认为需通过政治改良的方式来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。这一过程就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来实现,而人才并非天生,是需要通过后天教育来实现,即通过教育,由平民中选拔和培养从政君子,这一主张可以概括为“学而优则仕”,孔子的大多数弟子,或多或少均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活动。

四、教学内容

孔子认为通过教育,可以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,这些治理国家的君子需要德才兼备,为了实现这一目标,孔子安排了相应的教学内容。

孔子在继承西周“六艺”教育的基础之上,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了新的发展。孔子整理编纂了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种教材,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的过程之中,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,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、品行皆优的治国人才。



加入讨论交流群了解更多相关公考信息:点击加入

欢迎关注四川人事招录网,本网站主要汇总转载四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厅考试信息,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“四川人事招录网”添加关注,及时 掌握公考资讯!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。